近日,記者走訪了我市十大康養勝地之一的金廂濱海走廊。該勝地兼具紅、藍、綠、古等特點。
金廂銀灘是“汕尾八景”之一,位于陸豐市金廂鎮內,碣石灣畔,依山面海,全線長18.7公里,因“神、海、沙、石”兼備而被譽為“粵東旅游黃金海岸”,是陸豐市鄉村振興濱海走廊景觀示范帶金廂段的重要節點景觀,也是該市最新打造的網紅打卡點。這里的沙灘細軟連綿,海水浪小潔凈,海域遼闊,岸線綿長,不愧為一個環境優美、空氣清新、得天獨厚的旅游勝地。2021年9月,金廂濱海紅色旅游區被評為AAA級國家旅游景區。
自陸豐市實施鄉村振興濱海走廊景觀示范帶建設以來,金廂鎮堅持黨建引領,對金廂銀灘進行全面提升,修復沙灘生態環境,完善餐飲業、觀景臺、停車場等周邊配套設施,建設粵菜師傅培訓基地,展示陸豐特色小吃、十大名菜,并在整條示范帶沿途打造了8個停車場近1000個停車位,邀請鄉賢返鄉參與鄉村振興,組織“中國油畫第一村”深圳大芬村的120多名畫家,對金廂銀灘附近房屋進行墻體彩繪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讓金廂鎮容鎮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成為許多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地“彩虹小鎮”;另外打造“美食一條街”,變資源為資產,真正帶領當地村民、商戶吃上了“紅色旅游飯”,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大大提升。
金廂鎮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。其中以周恩來活動居址和周恩來同志渡海處紀念碑為代表。
1927年10月上旬,南昌起義軍抵達陸豐,周恩來在南下途中感染瘧疾,由葉挺、聶榮臻、楊石魂陪同,在下埔村黃厝寮村黃秀文(時任南塘區委書記)家養病,后在該村黨員群眾的嚴密保護和精心照料下,經洲渚村渡海到香港。為紀念這段歷史,陸豐縣人民政府于1987年11月將周總理在下埔黃厝寮村居住的房屋命名為“周恩來活動居址”。2018年,下埔村被列為省定“紅色村”黨建示范點。
漫步在下埔村的綠道上、矮墻邊、廣場里、老屋前,紅色印記隨處可見:散落在村頭巷尾的紅色雕塑生動再現了徐成章送槍、李祿協助攻城、張威就義等革命場景;黨建文化廣場前的周恩來渡海紀念浮雕上刻著“浮舟滄海、立馬昆侖”的字樣;村屋墻壁上的彩色壁畫描繪出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。
在金廂鎮洲渚村前海岸上,豎立一座“周恩來同志渡海處”紀念碑,石碑正面刻著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題的“周恩來同志渡海處”八個大字,后面鐫刻著書法大師賴少其先生詩文:“洲渚夜如釜,遙天一砥柱。搶渡碣石灣,猛如下山虎?!?/p>
觀音嶺位處金廂濱海走廊。嶺頂樹木蔥蘢,嶺下海灘寬達8公里,距岸100米處水深才1.5米,距岸200米水深2米,沙白、水清、浪小,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游泳海灘。嶺前奇山眾多,有著汕尾市境內最大的摩嶺石刻群。相傳北宋名將楊文廣帶兵征伐到此,恰遇潮漲淹沒道路,楊文廣拔劍插地,揚威止水,其后,劍化為石。明萬歷年間,朝廷為緬懷楊文廣功績,欽命參將俞大猷巡守碣石衛,題刻“鎮海石”,圍寬8米、高5米?!皳P威止水”則是明萬歷庚子年胡國卿題刻;清光緒十七年(公元1891年)鎮碣使者鄧萬林、黃如山等人分別題刻“永鎮安瀾”“天水一色”“天水相與永”等。這里還有紀念周恩來、葉挺同志當年搶渡碣石灣“龍石”。該處以“神、海、沙 、石”兼備而聞名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“粵東旅游黃金海岸”于石上。
觀音嶺頂還有一條古官道,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是當時海豐縣通往海防重鎮碣石衛的主要通道。今古官道從觀音嶺岬角山頂向西延伸至山下,呈彎曲勢,系清欽命廣東全省水師提督方耀于光緒十二年(1886年)重修的遺構。官道東西走向,全長195米,全部是用寬0.25米,長3米的花崗巖石板鋪砌而成。在1973年前,這條古道仍然是當地人出入的主干道,直到1984年新公路修成,這條古道才逐漸轉變為以觀賞性為主。